经过不断训练的“人工智能医生”,“眼睛”“耳朵”“大脑”日益发达,涉及病种越来越多、领域越来越宽。
会“看”影像,会“读”病历,会“动”手术,会“做”检查,还会给出临床诊断建议;“医术”超过年轻医生,一些领域能与资深医生比肩。它,就是“人工智能医生”。
跟人类医生一样,“人工智能医生”也是通过望、闻、听等手段看病。
以肺部结节为例,小到1毫米的病灶,阅片医生需要一张张看CT影像图片来找,并推断出大小、密度。资深阅片医生平均10分钟读1张,大型医院每天片子超过10万张,阅片医生的工作紧张而繁重。如今,一些医院开始引入人工智能系统筛查,阅片时间降至1分半。
“人工智能医生”不仅效率很高,在诊病方面更加精细、全面。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,由依图医疗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不仅可以检测肺结节病灶,还能对病灶性状进行多维度描述,包括大小、体积、密度、CT值,结节表征可涵盖6种常见的良恶性征象——分叶、毛刺、胸膜凹陷、空洞、空泡、钙化。阿里健康开发的系统则将周边病症一起筛查,包括肺道泡、动脉硬化、淋巴带化、肺密度增高、索条等。
“人工智能医生”不仅效率很高,在诊病方面更加精细、全面。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,由依图医疗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不仅可以检测肺结节病灶,还能对病灶性状进行多维度描述,包括大小、体积、密度、CT值,结节表征可涵盖6种常见的良恶性征象——分叶、毛刺、胸膜凹陷、空洞、空泡、钙化。阿里健康开发的系统则将周边病症一起筛查,包括肺道泡、动脉硬化、淋巴带化、肺密度增高、索条等。
人工智能装上“眼睛”,可以阅读标准化的图像,筛查出病灶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临床考验了这名“人工智能医生”,发现其检出率达95.78%,误报率却仅有2.63%。2018年,该院60名影像科医生通过AI系统判读影像病例超过了15万份。
这个就很厉害了
我觉得这个奇点是人们的认识。
AI 也存在奇点
看片正是AI所擅长的
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
硕士学医学,本科要求必须是医学。从这点上看,将来医疗领域出跨学科人才不容易啊。“人工智能医生"路还长啊
这个可以,哈哈哈
大夫加班都不给加班费的,白用。AI得用电,哈哈~~
AI Studio,百度,加油!
革命尚未成功,客户仍需教育。
但这一点如果过了某个临界点后,就会迎来真正的AI技术应用大爆发了。以后的程序应用AI就像应用网络一样,会是绝对主流配置。
打营销概念,估计现在大家也没有那么高的信任度吧,毕竟新科技还没怎么应用过,谁愿意当小白鼠呢?
也有市场的原因,AI只能胜任部分工作,比如看片。这功能节省不了什么成本。
也许5g后,而且AI渗透更强大后,会不一样吧。
但据说,现在杀入领域的公司,“壮烈”的居多
不会深度学习会被取代吧
辅助判断有的已经超越有经验的医生了
交叉学科更有前景
慢慢的深度结合应该会有发现
不会深度学习的医生不是好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