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部署问题说明
摄像头架设说明
摄像头要求
支持RTSP、RTMP、GB/T28181、Onvif视频流格式的摄像头。为了保证视频分析的准确率,建议摄像头分辨率不低于200万像素(1920x1080,或1600x1200)。
摄像头安装角度、距离、焦距调节等注意事项
推荐摄像头安装位置,一般摄像机距需要采集的区域为3~30米左右,高度为1~8米。参考安装高度和距离如下表。
监控距离 | 架设高度 | |
---|---|---|
室内场景 | <10米 | 1~3米 |
室外场景 | <30米 | <8米 |
注:不同技能对于摄像头有不同的架设要求,详见技能说明。
针对人脸识别相关使用场景(如陌生人识别等技能),安装位置应尽可能满足以正脸为主。如有偏差,则上下左右偏差角度θ≤15°。
抓拍人脸/告警物体像素占比最低至少满足80x80个像素,建议120x120像素以上,以获得较好的识别率。为满足人脸像素占比大于80x80像素,实际安装建议应调节镜头焦距,使水平视角适配进出门或目标区域,水平视角的覆盖范围必须小于5米。
EM-BOX部署过程常见问题
-
边缘节点可能未在发货时校准时间,导致EM-BOX的时间不准确,如何调整?
方案1:联网自动校整
方案2:手动校整
对于EM-4S设备在Linux shell中执行以下指令:
第一步:通过
ssh
(用户名和密码都是root)或者串口登录EM-BOX;第二步:通过
date -s YYYY-MM-DD
修改日期,比如date -s 2020-12-12
;第三步:通过
date -s HH:mm
修改时间,比如date -s 18:04;
第四步:执行
hwclock -w
将调整后的时间写入硬件时钟,因为硬件时钟自带充电电池,能在断电时保持时钟同步;对于EM-16S设备
第一步:通过ssh
或键盘显示器(用户名/密码 baidu/baidu@123)连接设备,sudo su //启用管理员权限第二步:date --set “2020-12-29 16:15:00” //设置系统时间
第三步:hwclock -w -f /dev/rtc0 //将系统时间设置到硬件rtc0中
第四步:hwclock -r -f /dev/rtc0 //查看rtc0中的时间
注意:rtc1也需设置,重复上述第3、4步即可
-
插电超过20分钟,软件服务仍未成功启动。
可能原因:产生事件过多,导致EM-BOX磁盘已满(查看系统设置磁盘空间占用)。
解决方法:
Step1:删除已经产生的事件。
进入【事件记录】页面,关闭事件自动刷新后,即可删除事件记录。默认删除所有事件,也可以选择删除指定设备、技能、时间段内产生的事件。
Step2:在【系统设置-事件设置】中,重新设置在EM-BOX上保存事件的时长,推荐设置为3~5天。
-
以前安装过抽帧软件,安装中心节点后访问http://中心节点ip地址:8000,仍显示抽帧软件页面。
产生原因:抽帧软件和中心节点的页面访问端口重复。
解决方法:删除抽帧软件。在shell中运行
docker rm -f cvpaas-edge-ui-lite
,删除抽帧软件所在的docker镜像即可。 -
在边缘节点进行视频流校验时,显示“获取视频流失败”。
产生原因:边缘节点和摄像头不在同一局域网内。
排查方案:
Step1:登录**[http://中心节点ip地址:8000]()**边缘节点页面(用户名`admin`,密码`admin2020!`) Step2:进入【系统设置】,通过【设备IP】可以查看边缘节点的ip Step3:一般摄像头出厂时会有默认ip,查看摄像头ip和边缘节点ip是否在同一局域网下即可
解决方法:将边缘节点和摄像头连接于同一局域网内。
- 若修改摄像头ip,请查阅您使用的摄像头修改ip的方式
- 若修改边缘节点ip,请进入边缘节点页面,进入【系统设置】,点击【设备IP】右侧的修改按钮,即可修改边缘节点ip。修改后耐心等待几分钟,新ip地址即可生效。
-
在边缘节点添加摄像头时,显示“云端同步请求失败”。
产生原因:边缘节点未关联中心节点。
解决方法:在【边缘节点-系统管理】中选中边缘节点,并进行关联中心节点的设置。设置方式参考文档。
修改边缘节点模型配置
如果需要多个盒子之间配合,如在A盒子上部署easymonitor软件和安全帽模型,B盒子上部署人脸模型,则需要修改A盒子的easymonitor软件配置,使系统能访问到人脸模型服务。
Step1 查看配置文件
进入easymonitor-all-in-one/confs/em-all-in-one/
目录,可以看到application-private.properties
和application-private.yml
Step2 通过模型接口修改配置
打开配置文件application-private.yml
,找到private.service.host
,默认为:
private:
service:
host:
body_detect: http://localhost:8082
body_analysis: http://localhost:8084
body_attr: http://localhost:8082
body_num: http://localhost:8084
face: http://192.168.1.46:8300
smoke: http://localhost:8085
helmet: http://localhost:8083
vehicle_detect: http://localhost:8125
license_plate: http://localhost:8124
模型接口含义:
- body_detect: 人体检测模型
- body_analysis: 人体关键点模型
- body_attr: 人体属性模型
- body_num: 行人数量模型
- face: 人脸模型
- smoke: 烟火模型
- helmet: 安全帽模型
- vehicle_detect 车辆识别模型
- license_plate 车牌识别模型
通过http请求即可进行边缘节点模型配置修改。
Step3 修改人脸服务相关接口
如果修改了人脸模型,还需要修改人脸服务相关接口,才能正常设置访问人脸库
打开配置文件application-private.properties
,找到aip.face.host
并修改为人脸模型接口